

书法报社记者 管兴智
合肥现场报道


评审启动仪式现场
11月2日,第二届“中国书法大厦杯”书法大奖赛在安徽合肥中国书法大厦正式开评,首先进行的是篆书评审,其他四种书体及篆刻评审将依次展开,时间长达20天左右。
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主任、评审委员会主任李士杰,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秘书长、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刘恒,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委员、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徐正濂,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委员周俊杰,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华人德,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委员曾来德,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委员张良勋,中国书协原副主席包俊宜,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委员张其凤,黑龙江省书协原主席张戈,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副秘书长李光发以及郑歌平、王荣生、李逸峰等监委、审读以及观察团的代表100余人参加评审启动仪式。

曾来德致辞
曾来德致辞,他提到这次评审活动按照李士杰先生的要求,向全国书法界同仁征求评选意见和有效机制,也集中现场专家的集体智慧,力求做好评审工作。同时,也真切希望社会各界的监督。

李士杰为第二届“中国书法大厦杯”书法大奖赛篆书评委颁发聘书
担任此次大奖赛篆书的评委是: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委员、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许雄志,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、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陈大中,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秘书长戴文,青海省书协主席石力,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赵山亭,南京财经大学教授、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仇高驰,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刘颜涛,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秘书长刘洪洋,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刘德宏颁发聘书。其中,刘德宏为通过网络投票评选产生的评委,许雄志为此次篆书评审组组长。

李士杰宣布评审开始

嘉宾、评委合影
此次篆书评审将先后经历初评与复评、终评与审读、作品展示、评选优秀奖与特等奖几个阶段。
今天上午,9位评委分成4组(每组2人,组长巡视)对非中国书协作者的1275件篆书作品进行了评审,通过3轮“交叉复审”,194件作品进入下午和中国书协会员投稿作品的复评。











评审现场

曾来德回答观众问题
汤永志回答观众问题
在主会场直播评审的同时,特辟第二现场,由曾来德、汤永志现场回答观众关切的问题。
曾来德在回答观众“此次评审的意义”的提问时提到,此次评审活动是一次为书法艺术繁荣的接力,同时也为中国书法的价值塑造尊严。
汤永志为观众解读了此次评审“透明、公平、公正”的原则,他表示此次增加全程直播环节,让所有作者都能看到评审过程,不仅能够清晰自身作品的水准,同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。






复评现场
下午,评委对上午的评选出的194件作品以及中国书协会员投稿的233件作品进行复评,经过1轮“交叉复审”,最终遴选出90件作品进入终评。
明日上午的终评环节,评委将在表格上为进入终评的作品打分投票。打分采用百分制,打分区间为60—100分。得分统计时,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,剩余7位评委的平均分为该作品的最终得分,按得分多少产生篆书的入展和入选作品。
明日下午的审读环节,审读评委和篆书评委共同对入展和入选及备选作品进行逐件审读。审读内容包括文本、文字、形式设计等。发现有问题的作品由篆书评委经过讨论交流,然后举手表决,确定给予该作品以保留、降级或淘汰。对于因有作品被降级或淘汰而空缺的名额,从篆书下一等级作品中按分数递补。

李光发回答观众问题

汪国金回答观众问题
在主会场直播复评的同时,第二现场中,李光发就“此次采用‘交叉复审’的原因以及意义”回答观众的问题,他表示,评委们的审美各有不同,采用“交叉复审”有助于避免遗珠之憾。
汪国金就“现场评委的评审速度”回答观众的问题,他指出,现场评委不仅创作经验丰富,而且都有多年的评审经验,在评审时会根据作品的章法、墨色、艺术水准慎重做出判断。


第二届“中国书法大厦杯”书法大奖赛评审预备会

刘恒对收稿情况、评审方案、评审流程和纪律要求等方面做了详细通报

李士杰先生从身边两个真实发生的故事,表明了他对大奖赛“透明、公平、公正”的决心
评审前夜,11月1日晚上,在第二届“中国书法大厦杯”书法大奖赛评审预备会上,刘恒对与会评委、监委、审读、顾问、媒体及现场观察团的嘉宾通报了收稿情况、评审方案、评审流程和纪律要求等。
而后,李士杰先生通过两个真实发生的故事,表明了他对大奖赛“透明、公平、公正”的决心。他指出,评委是评审工作的核心,其眼光水平的高度,决定大奖赛高度;其品德操守,关系到大奖赛的信誉。他说:“我与大多数评委都不十分相熟,之所以千淘万漉,请你们来当评委,是我对各位最大的信任和态度,我不管你们在之前参加的评审中怎么样,也不去打听什么。但是,在这,在中国书法大厦杯的评审中,任何人敢搞猫腻,以后坚决从大厦的评审队伍中清除出去。并且,我当着所有媒体的面承诺:如果谁在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,我一定会举全力让在场媒体将其评审的劣迹公之于众。”
他同时指出:监委们责任重大,使命光荣,必须敢于监督,全程覆盖,对影响公正的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提出和纠正。同时,监督要“到位而不越位”。
另外,李士杰先生对媒体和群众观察团表示,作为连接中国书法大厦与公众的桥梁,是时代的记录者和舆论的引导者。希望大家秉持媒体专业精神,客观、真实、全面地见证和报道评审过程。
会议最后,李士杰先生说道:“‘中国书法大厦杯’不仅是一项书法赛事,更是一项承载着推动书法艺术繁荣发展时代使命的文化工程。”他相信,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本届大奖赛的评审工作一定能够不负重托。
注:《第二届“中国书法大厦杯”书法大奖赛评审方案》见附件。因不同书体稿件数量差异,在实际评审过程中会有适时微调。调整情况将在直播中进行说明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