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录中国书法大厦网官方网站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今日书坛  > 艺术研究

古代书法家写字用的是什么纸?

2020/11/30 10:41:13 人评论 信息来源:本站 作者:中国书画名家微展馆

古代书法家写字用的是什么纸?

一、古代书法用纸——麻纸 

麻纸是我国最早应用于书画的纸种,迄今传世的最早的书法是故宫博物院所藏西晋文学家陆机的章草《平复帖》。该帖先前曾有人将其鉴定为“蚕茧纸”,经潘吉星先生多次检验,确认该帖为早期的麻纸。

晋代陆机的《平复帖》为晋代陆机的书法作品,牙色麻纸本墨迹,9行84字。手卷,纵23.7cm,横20.6cm ,是传世年代最早的西晋名家法帖。笔意婉转,风格平淡质朴,其字体为草隶书。《平复帖》内容是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,其中有病体“恐难平复”字样,故名。上有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和“宣和”、“政和”二印。藏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
释文:“彦先羸瘵 ,恐难平复,往属初病,虑不止此,此已为庆。承使唯男,幸为复失前忧耳。吴子杨往初来主,吾不能尽。临西复来,威仪详跱。举动成观,自躯体之美也。思识量之迈前,势所恒有,宜称之。夏伯荣寇乱之际,闻问不悉。”(释文据启功《〈平复帖〉说并释文》)

《平复帖》因其年代久远,几经装裱,纤维老化,致使纸面呈灰色间米黄色,纸表有部分裂纹。以高倍放大镜观察,《平复帖》本幅纸表面纤维束甚多,甚至有未及捣碎的成股的麻绳头,帘纹不显,似不曾有效地研光,纸吃墨力差,制作相当原始,与出土汉纸相仿佛。

《平复帖》上的墨迹是用秃笔写的章草(草隶),笔意古朴,是陆机在西晋武帝泰始初年在南方仓促间写的一封书信。此帖流传有序,年代确切可考,又出于名家之手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年份可查的珍贵纸本法书。

1.jpg

▲陆机《平复帖》牙色麻纸本墨迹,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

《兰亭序》是晋朝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,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。全篇写的从容娴和,气盛神凝。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《兰亭序》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,逸笔天成,而且变化结构、转换笔法,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。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,功臣力深厚的作品,被评“为天下第一行书” 。

释文: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,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。引以为流觞曲水,列坐其次,虽无丝竹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

夫人之相与,俯仰一世。或取诸怀抱,悟言一室之内;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虽趣舍万殊,静躁不同,当其欣于所遇,暂得于己,快然自足,不知老之将至;及其所之既倦,情随事迁,感慨系之矣。向之所欣,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,犹不能不以之兴怀,况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!古人云,“死生亦大矣。”岂不痛哉!

每览昔人兴感之由,若合一契,未尝不临文嗟悼,不能喻之于怀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。悲夫!故列叙时人,录其所述。虽世殊事异,所以兴怀,其致一也。后之览者,亦将有感于斯文。

2.jpg

▲欧阳询《卜商帖》,麻纸,白色,表面平滑,制作较精

宋代米芾行书《韩马帖》  纸本  纵33.3厘米 横33.3厘米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

释文:芾顿首启:前日幸披晤。即日起居冲胜。韩马预借三五日,节中数贵游宴集处使之赏玩如何?忝亲契敢尔。过节面纳也。谨奉启,不宣。芾皇恐。寺丞仁亲阁下。

3.jpg

▲米芾《韩马帖》,麻纸,白色,正方形,纸厚、纤维束少。

唐代颜真卿草书作品《湖州帖》(宋仿本)纸本,纵27.6厘米,横50.2厘米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,《湖州帖》传为颜真卿所书的一通信札,此帖又称《江外帖》,著录首见《宣和书谱》,末款“真卿白”。此帖虽传非颜氏原作,但从北宋、南宋、元明清历代收藏章皆真。书法通篇节奏较为平和柔媚。

4.jpg

▲颜真卿《湖州帖》,麻纸,白色,平滑,纤维束少。

晋代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赏析《东山松帖》又名《新埭帖》、《东山帖》,纸本墨迹,纵22.8cm,横22.3cm,4行,33字,故宫博物院藏。《东山松帖》是王献之写的一通信札,为断札,有四字磨灭。“埭”(音带)即堵水的堤。存于清宫旧藏《法书大观》册中。寥寥四行,格调清新隽逸,大家风范俨然。因其中结字用笔时出宋代米芾意味,故历来研究者多断为米氏临本。

释文:新埭无乏东山松,更送□百。叙奴□已到,汝等慰安之,使不失所。船□□给,勿更须报。

5.jpg

▲王献之《东山松帖》,麻纸,浅米色,制作不很精细

唐代欧阳询行书欣赏《张翰思鲈帖》也称季鹰帖。纸本,纵:25.1cm,横:31.7cm,11行98字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
释文:张翰字季鹰,吴郡人。有清才,善属文,而纵任不拘,时人号之为江东步兵。後谓同郡顾荣曰:天下纷纭,祸难未已。夫有四海之名者,求退良难。吾本山林间人,无望于时。子善以明防前,以智虑後。荣执其(疑缺“手”字)怆然,翰因见秋风起,乃思吴中菰菜鲈鱼,遂命驾而归。

6.jpg

▲欧阳询《季鹰帖》(也称为《张翰贴》),麻纸,纸薄

7.jpg

▲欧阳询《季鹰帖》(局部)

五代杨凝式草书赏析《神仙起居法》卷,纵27cm,横21.2cm。8行,共85字。

《神仙起居法》是杨凝式书写的古代医学上一种健身的按摩方法,文体近似口诀。此幅小行草书是杨凝式七十六岁时的作品,似随意点画,不假思索,用墨浓淡相间,时有枯笔飞白。书字的结势于攲侧险劲中求平正,且行间字距颇疏,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,以险中求正的特点创立新风格,尽得天真烂漫之趣。此书是杨凝式行草书传世作品的代表作,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。

释文:神仙起居法。行住坐卧处,手摩胁与肚。心腹通快时,两手肠下踞。踞之彻膀腰,背拳摩肾部。才觉力倦来,即使家人助。行之不厌频,昼夜无穷数。岁久积功成,渐入神仙路。干佑元年冬残腊暮,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,杨凝式(下一草押)。

8.jpg

▲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著名草书《神仙起居法》,麻纸,呈深灰色。

9.jpg

▲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著名草书《神仙起居法》(局部)

以上说明唐五代书法家不只是在创作时用麻纸,而且在临幕汉、晋法帖借以练功时也用麻纸。从绘画的传世作品来看,唐以前作画多用绢本,唐以后,纸本画才逐渐多起来。


二、古代书法用纸——皮纸

继麻纸之后,我国又发明了皮纸。虽然据《后汉书·蔡伦传》说,早在东汉已发明了皮纸,但汉代皮纸一直未见。皮纸大约在晋、南北朝时才定型,隋唐以后始见发展。我们所看到的早期实物也都属于这个时期。

以下这些古代书法,便是用皮纸创作的,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皮纸的范本。

唐代冯承素的《兰亭集序》神龙年间摹本就是用的皮纸。此纸白间浅灰色,表面平滑,似经研光,纤维束少见,但有纸须,制作精细,是皮纸中的上品。同一手卷的后幅,即北宋熙宁九年(1076)的题跋,其用纸也是白色皮纸。

10.jpg

▲王羲之《兰亭序》冯承素 摹本,皮纸(局部)

两宋以来,皮纸的制造技术愈见精良,能制造出精美的大幅皮纸,在质量、形制和幅面上满足了书画家的要求。

北宋米芾曾带头以皮纸挥毫,他的法帖《苕溪诗帖》就是用的研光过的褚皮纸。此纸浅灰色,细横帘纹,每纹约粗0.1厘米,表面平滑,且施以白粉,紧薄可爱,制作相当考究,在这种纸上写字也相当飘逸。此纸目前的特征是在灰色纸地上呈现一些浅黄色毛斑、块状斑、束状斑,如夜空中的群星。

米芾行书《苕溪诗卷》书法长卷全图,纸本,纵30.3厘米,横189.5厘米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

全卷35行,共394字,末署年款“元戊辰八月八日作”,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(公元1088年),时米芾38岁。开首有句“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,襄阳漫仕黻”。知所书为自撰诗,共6首。

释文:将之苕溪,戏作呈诸友。襄阳漫仕黻。

松竹留因夏,溪山去为秋。久赓白雪咏,更度采菱讴。缕会(此字误书旁注卜乃点去符号)玉鲈堆案,团金橘满洲。水宫无限景,载与谢公游。

半岁依修竹,三时看好花。懒倾惠泉酒,点尽壑源茶。主席多同好,群峰伴不哗。朝来还蠹简,便起故巢嗟。

余居半岁,诸公载酒不辍。而余以疾,每约置膳清话而已,复借书刘、李,周三姓。

好懒难辞友,知穷岂念通。贫非理生拙,病觉养心功。小圃能留客,青冥不厌鸿。秋帆寻贺老,载酒过江东。

仕倦成流落,游频惯转蓬。热来随意住,凉至逐缘东。入境亲疏集,他乡彼此同。暖衣兼食饱,但觉愧梁鸿。

旅食缘交驻,浮家为兴来。句留荆水话,襟向卞峰开。过剡如寻戴,游梁定赋枚。渔歌堪画处,又有鲁公陪。

密友从春拆,红薇过夏荣。团枝殊自得,顾我若含情。漫有兰随色,宁无石对声。却怜皎皎月,依旧满舡行。

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。

11.jpg

▲米芾《苕溪诗帖》,皮纸

12.jpg

▲米芾的《淡墨秋山诗》(局部)

北宋苏轼行书作品欣赏《人来得书帖》。纸本,纵29.5厘米,横45.1厘米。正文行书十六行,共192字,款署“轼再拜”,但未署发信年月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

米芾的《淡墨秋山诗》和苏轼的《人来得书帖》,亦为褚皮纸。二帖用纸均经研光,平滑受墨,纤维匀细。苏轼的《新岁未获帖》、宋徽宗赵估的《夏日诗》、李建中的《同年帖》也是皮纸。《新岁未获帖》白间米色,填以白粉,平滑受墨,纤维束少见,纤维细,纸精。

13.jpg

▲苏轼《人来得书帖》,皮纸

14.jpg

▲苏轼《人来得书帖》(局部)

其他如褚遂良摹《兰亭集序》、李建中的《贵宅帖》皆为皮料纸。苏轼的《三马图赞》则为桑皮纸,浅米色,纸上加蜡,纸面有纸须。唐宋时期的画家,也一改过去的习惯,这时候少见的开始以皮纸作画。

15.jpg

▲褚遂良摹《兰亭集序》,皮料纸


三、古代书法用纸——竹纸

竹纸创始于晋代,在唐末开花,宋代大结硕果。北宋文人苏轼在《东坡志林》卷九中说“今人以竹为纸,亦所无有也。”。南宋周密《癸未杂识·前集》也说“淳熙( 1174-1189)末,始用竹纸,高数寸,阔尺许者。”。宋元时期竹纸不仅用于书写、绘画,还大量用于印书。

16.jpg

17.jpg

北宋·米芾《珊瑚贴》(竹纸)及局部的“竹筋”

明代竹纸制造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,南方各地多有大量竹纸出产。清代是竹纸制造业的鼎盛时期,竹纸生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,不仅产量居绝对优势,还因为竹料漂白技术进一步提高。竹纸业主要集中于南方的福建、江西、浙江、安徽、四川、湖南和广西等省。

18.jpg

清·文康 儿女英雄传(竹纸)

19.jpg

清·顾栋高撰 清乾隆十二年万卷楼写刻本(竹纸)

2-.jpg

明《天工开物》记载竹纸生产过程

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,人们逐步掌握了处理竹材的技术,采选嫩竹、长期浸漂、加工捶洗以及长期高温蒸煮的方法,造出了优质的竹纸,实现了造纸技术的重大突破。到明代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操作生产技术,记录在《天工开物》中。

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晚年对越州竹纸作书推崇备至,对其颂扬简直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。《嘉泰会稽志》载北宋大文豪苏轼“作书,竹纸十之七八”。传为王羲之的《雨后帖》和王献之的《中秋帖》两书,就是宋代人用竹纸摹写的。清代四川的夹江竹纸是享誉巴蜀的高级书画纸,能与著名的皮纸“宣州纸”比肩,被称为“夹江宣纸”。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、徐悲鸿都长期使用“夹宣”,张大千 40年代还到夹江设计制造 了“大风堂专用笺”,即是今日驰名中外的“大千书画纸”。可见,竹纸对中国古代和近代书画艺术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

相关新闻

  • 刘文华书法作品展部分作品赏析

    小楷/ 横幅吴从先《倪云林画论》46厘米 51厘米纸本/ 1987年小楷/ 圆光石涛题画诗20厘米20厘米纸本/1992年隶书/ 中堂博观 纪述136厘米 68厘米纸本/ 1996年行草/ 横幅白朴《天净沙》四首37厘米 86厘米绢本/ 1997年隶书/ 扇面宋人集句23厘米 69厘米纸本/ 1997年行草/ 斗方张…

    2024/4/2 9:25:00
  • “帖”的发展由来:原本是文人书信,却因书法太美成为一种文体

    《平复帖》在唐代收入内府,宋代被定为晋陆机真迹,被宋书法家米芾鉴赏并盛赞。清乾隆年间入内府,清末转入恭王府,最后由溥心畬收藏,张伯驹从他手中买下,建国后捐了故宫。《平复帖》全卷 宋宣和装 赵佶瘦金书标题,幅后明董其昌等题跋一整个夏天我在案上摆着《平复帖…

    2021/10/26 9:38:55
  • 朴茂苍秀 劲逸邈远——张良勋书法艺术特色

    张良勋(1941—),当代著名书法家。字伯耀,号若水,祖籍安徽宿州市。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、五届理事,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。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主席。安徽省文史馆馆员。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。

    2020/4/24 12:11:46
  • 汤永志 | 我心里住进了一尊佛

    汤永志,号汲古斋主、抱山堂主。现为《中国书法大厦报》副总编、执行主编,安徽省书法院院长助理,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隶书委员会委员、篆刻委员会委员,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,铜陵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。书法和篆刻作品多次入展全国及省市级展览并…

    2020/4/15 8:03:59
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